同理心
有时候,我们自己所谓的完美,不过是缺乏同理心罢了。
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,对别人的要求非常高,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者?
如果把我们两个人互换,能保证自己可以做的毫无瑕疵吗?
可不可以多一点同理心,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思考一下:Ta 是态度问题,还是能力问题,还是要求本来就不合理?
如果换作是我,我能完成到什么样子?现在这种状况,我又能做点什么来帮助到Ta?
主动思考
每个人都不愿意别人批评自己,都想听到赞美的话。我也是,每当别人批评,立马会怼回去:“你凭什么说我?你不也怎么xxx吗?” 可是,回头想想,Ta批评的难道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吗,我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?也许人性如此吧。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中提到:“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,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。” 这段文字震撼了作者,也震撼到了我:别人批评我——刺激,我怼回去——回应,距离呢?零。我很羞愧,因为完全没有积极主动去思考过,而是任由身体给出应激反应。
《态度》一书中,吴军老师也提到类似的内容:
概括起来,所有人对于挨了一巴掌的反应无非三种:第一种,一巴掌扇回去;第二种,认命,捂着脸走开;第三种,先冷静分析,也许是我们真该被扇,那就接受教训,也许对方真的就是个浑蛋,我们或许该叫警察或者他的家长、老板来管他,当然也可能有人日后找机会整治他,让他记住教训。
别人给我一巴掌,我可以扇回去。可如果是生活给我一巴掌,找谁呢?
Thinking More
Thinking more, more thinking.
以上的两点:同理心与主动思考,我做的都不够好,尤其是第二点,时常令自己心怀愧疚又惴惴不安。
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让自己够及格分,但成为更好的自己,也只能多去读书,读好书,看人生百态。
道理领悟了是第一步,而更难的是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