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啊,我们的教育得有多失败

Demon.Lee 2024年12月23日 73次浏览

本文首发于墨问便签:是啊,我们的教育得有多失败

早上读到野鸟老师的一篇文章,深感认同,因为我们家一号神兽刚刚读一年级,陪写作业真的是 🐓🛫🐶💃,你跟他说 A,他脑子里想的可能是 B,完全不在一个世界。我说听懂了吗,听懂了吗,没有回应,仿佛我们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,声波早已消失在他的海平面上。吼他,揍他,他就崩了,然后我也懊悔难受。我是在培养他,修剪他,还是在揠苗助长,打破他正常的成长轨迹?我是真的爱他吗?

前不久读完武志红老师的《为何家会伤人》,书上也写到作业让家长崩溃的问题:

监督孩子做作业,则成了家庭的噩梦。一个朋友说,孩子没上小学前,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,极少吵架,下班回家后很能享受家庭生活。但孩子上小学后,夫妻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,有一天他们幡然醒悟,发现吵架的原因多数都与监督孩子做作业有关,于是决定将监督孩子做作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机构。

……

把孩子弄到这样的机构,夫妻之间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。并且,父母也不会因此而与孩子发生冲突了,围绕着做作业产生的矛盾,主要放到了这种专业机构里,孩子可以憎恨这个机构,而不必憎恨父母了。

我在前一篇文章说,辅导孩子作业,能在相对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的不多,是谁的问题?让 6-7 岁的孩子专注,书写工整本身就是一个难题,是父母的问题?还是孩子的问题?为啥不能是这种制度本身的问题?毕竟每个孩子的心智成长都需要时间。而我看到的另一种现实是,他看书,涂涂画画可以看很久,涂很久,很专注,这又是为什么?也许很简单,他喜欢啊。

于我自己,我 7 岁上学,第一学期逃过一次课后,也许是被教育了,开始收心,听话。这种听话一直伴随着我,在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,原来我是那种不会思考的人。有没有一种可能,也许正是因为我听话,所以自动将主动思考的机制给屏蔽了?用思维上的懒惰来掩饰行动上的勤奋。我服从指令,所以我的孩子也应该会服从指令,或者必须服从指令。如果不服从指令,我就暴跳如雷……这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?我可能不由地将那个听话的自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,希望 Ta 也能像我一样。



现在的我们是什么样的性格,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,或许能反推出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。比如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,遇到不同的观点就内耗,难受,痛苦,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里有一套强权逻辑,一套严格的奖惩机制。虽说每个人都在意别人的评价,但内耗长短是不同的。所以,读完这本书后,我做的第一个改变是去掉一半的奖惩机制。

之前看电视需要孩子们赚分,比如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加 5 分,说脏话减 2 分……一天得到多少分,就可以看多少分钟的电视。现在,每周至少 3 天可以免费看,没有要求,没有奖惩,只是因为你们想看,喜欢看(一般不会超过 30 分钟)。其他时候呢,你可以继续赚分。

我已记不太清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个统计数据,说是到小学四年级以后,学生们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被大幅度缩小,甚至抹平。我猜想,是不是因为此时的他们都开窍了,毕竟大多数人的智商都相差不多。我总是说,人生是长跑,重要的一如既往的坚持,不下牌桌,但到孩子面前,我怎么又陷入场景情绪的死胡同中去了呢?人是环境的反应器。还好,我们还能读书,还有反思。

孩子还是那个孩子,我们总不会因为他暂时不听指令,没写好作业就不爱他了。我们都希望他们好,但如何正确地引导才是最难的。希望他们能喜欢学习,爱上思考,从书中找到共鸣,从思考中寻到快乐。让他们喜欢自己做的事,才是真正的“为你好”。

而赢在起跑线,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是不是一个谎言?而这些谎言,在时间面前终会原形毕露。